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地方猪种质纯度及家系组成基因组鉴定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地方猪种质纯度及家系组成基因组鉴定技术

技术领域:养殖业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针对地方猪种质纯度和家系组成鉴定存在困难等问题,研发地方猪种质纯度及家系组成基因组鉴定技术。通过对个体基因组进行芯片杂交,检测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NPs),进行基因分型;根据个体基因型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种质纯度、亲缘关系、家系组成和近交程度等分析;根据个体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果,制定科学的选留、选配计划,为地方猪保种和利用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信息。本技术能够解决地方猪保种及选育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关键问题:(1)品种的种质纯度不清楚;(2)种群家系数量和组成混乱;(3)种群近交程度不清楚;(4)选种和选配计划不科学。 “地方猪种质纯度及家系组成基因组鉴定技术”自2015年以来已单独或作为其他技术的核心内容,在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霍寿黑猪、圩猪、皖北猪和皖南花猪等品种中推广应用。采集了2300头个体的基因组,涉及公猪家系55个,核心群基础母猪2180头,制定了15份核心群选留计划,编制了10份选配计划表。通过该技术的示范应用,种群近交增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主选性状年度进展5%-1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提质增效情况:通过在安徽省部分地方猪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和常规技术相比,本技术在规范保种程序、制定选育计划、提升种质性能、加快世代进展及节本增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种质纯度鉴定准确率99%;(2)家系组成鉴定准确率98%;(3)能够准确计算出种群近交系数;(4)能够制定出科学的选留及选配计划;(5)能够计算出有效群体含量(Ne)、杂合度(He)等群体遗传学关键参数。地方猪场依据以上结果获得准确的种群来源及家系组成信息,不断优化育种目标和选育方案,操作程序符合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要求。各品种主选性状进展明显,母猪年生产力(PSY)年度进展0.5-1.1头;30-100千克日增重年度进展5%-10%;核心群年更新率15%-30%,优秀种公猪利用率100%。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地方猪综合养殖成本下降10%-15%、综合养殖效益提升20%-25%。

技术要点:

本技术基于基因组芯片杂交技术,鉴定地方猪种质纯度及家系组成,为地方猪保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信息。主要技术流程及要点如图1<img alt="" src="/upload/20210622/ddfc31e2cf13abc6e631f65a814cf0f8.png" style="height:654px; width:1032px" />: 1、基因组样品准备。采集地方猪个体的耳组织(或血液、精液、体细胞等)样本3-5克,75%酒精保存,冷链运输至检测实验室。 2、样本DNA提取及纯化。耳组织等样本充分破碎研磨,采用试剂盒流程提取样本DNA,然后检测DNA样本的浓度和质量。 3、建库及芯片杂交。对DNA进行提纯,然后进行芯片杂交,接着清洗去掉非特异性结合的DNA,对剩下特异性结合的位点进行单碱基延伸,染色后利用Illumina iScan Reader芯片扫描仪进行扫描。 4、结果获取及分析流程。得到SNP数据后进行质控得到有效位点,然后进行群体有效含量(Ne)、观察杂合度(HO)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通过基因组关系矩阵(克矩阵)进行群体亲缘关系分析,构建公猪家系聚类,重建群体家系结构;基于长纯合片段(ROH)分析得到种群近交系数。

适宜区域:本技术适宜在安徽省地方猪保种场(资源场、保护区)推广应用;同时,从事地方猪研究、开发、推广及管理决策等的相关机构可参考使用。

注意事项:尽量从核心群选取采样个体,同时应尽可能详细记录个体表型信息,兼顾公猪和母猪。样本务必低温保存(-20℃或-80℃),冷链运输(0℃或-20℃)。 本技术是基于基因组信息分析,在实际保种、选育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个体体型外貌、性能表现及生产实际科学合理使用分析结果。

支撑单位:(一)安徽农业大学(二)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人:(一)安徽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安徽农业大学 邮政编码:230036 联 系 人:张晓东 联系电话:15055138374 电子信箱:xdzhang1983@163.com (二)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地址: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邮政编码:230036 联 系 人:殷宗俊 联系电话:13866191465 电子信箱:yinzongjun@ahau.edu.cn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安徽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