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还田人造基质钵育机械有序抛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水稻生产中的秸秆禁烧、耕地质量下降及秸秆综合利用等难题,应用水稻机械收获同步秸秆粉碎抛撒+秋季机械喷施秸秆腐熟剂+秋季机械浅旋整地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予以解决;针对水稻育秧取土难、取土破坏植被,旱田取土育秧农药残留、导致水稻育秧易得病的问题,应用人造基质育苗予以解决;针对常规毯状育苗机械插秧苗素质差、伤根重、缓苗慢、分蘖少、抗逆性差、效益低等问题,应用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技术予以解决。 应用水稻秸秆还田人造基质钵育机械有序抛秧集成技术模式,促进水稻生产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1、秸秆还田 秋季水稻机械收获同步秸秆粉碎抛撒后,使用适合东北高寒地区加速秸秆腐解的微生物菌肥(春谷润腐熟剂),均匀喷施在秸秆表面,然后进行机械浅旋整地,将喷施腐熟剂的秸秆与土壤进行混合,促进秸秆迅速腐熟分解,充分释放利用秸秆中的氮、磷、钾、硅等营养成分,同时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腐熟剂由复合菌种科学配比而成,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促进秸秆迅速腐熟还田,可以将秸秆转化为腐殖质,作为有机肥料供农作物使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为水稻生长持续提供营养和适宜的微生物环境。 2、人造基质 经过四年基质筛选试验示范,我县筛选出万物合基质、乡聚、米地亚等基质完全可以代替常规土育苗,其中万物合基质是借鉴日本和韩国水稻育秧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的资源和气候特点,与科研院所合作,历经几年的不断探索试验,开发研制出以荒山风化砂为主要原料,辅以热带植物、木耳菌废弃物和富含氮、磷、钾及各种微量无素的矿石,经科学配伍和一系列的处理,制造出水稻育苗人造基质。使用人造基质育秧,解决了旱田取土育秧农药残留、导致水稻育秧易得病的问题,达到工厂化育秧的目地,同时省工、省力、增产、增效,有利于水稻种植产业化。 水稻育秧人造基质相比传统育秧土的优势:一是防病、灭草,水稻育秧人造基质经过高温消毒,育出的秧苗不长草、不得病;二是抗倒伏,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强壮,茎杆粗壮,起到抗倒伏作用;三是少药害提品质,减少水稻育苗期用药,提高了稻米的品质;四是省时省力,人造基质育秧,缩短了育苗时间,大约在25天左右可移栽,有效规避北方寒冷天气,节省人力。 3、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技术使用专用钵盘育苗、配套有序抛秧机进行水稻栽植作业,取秧抛秧不伤茎叶不伤根,实现了水稻机械抛秧纵横有序、秧苗分布成行成列,行距在20~30cm间无级可调,株距10~25cm八档可调,单幅抛秧13行,工作幅宽2.6~3.9m,作业效率每小时10~15亩。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的技术优势:一是育苗省种、省肥、省药、省土、移栽省工平均达到50%以上;二是播种密度小,每穴播种4~6粒,根系强壮、秧苗长势好,抗逆性增强,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三是床上分蘖、带蘖抛秧,秧苗没有缓苗期、直接生长发育,延长7~10天的生育期,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强壮、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水稻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成熟进度快,结实率高成熟度高,增产幅度大。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水稻秸秆还田人造基质钵育机械有序抛秧集成技术模式已经成熟,在通河县有较大面积的示范和应用。 1、秸秆还田 自2018年到2020年秋季,开展“水稻机械收获同步秸秆粉碎抛撒+秋季机械喷施秸秆腐熟剂+秋季机械浅旋整地秸秆全量还田”工作,已连续实施并持续跟踪测试三年,三年合计应用面积50.7万亩。 2、人造基质 2017年水稻育秧人造基质研制成功并进行推广应用。2017-2020年四年间,在通河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000余亩。 3、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技术,2020年开始在通河县进行试验示范,获得良好效果。在通河县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示范基地,应用该技术面积780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水稻秸秆还田人造基质钵育机械有序抛秧集成技术模式,在农业生产应用中提质增效明显。 1、秸秆还田 水稻秸秆喷施腐熟剂后机械浅旋全量还田,减轻土壤板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当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0.02%,土壤容重降低0.05%~0.16%,土壤孔隙度增加2%~6%,减少化肥施用量10%-20%,仍然可以达到稳产增产效果,连续还田2年后增产幅度可达到5%~10%。 2、人造基质 使用人造基质育苗,节省了常规育苗中的化肥、除草剂、杀菌剂的投入费用,亩节省成本投入30元左右,技术应用和常规相比增产幅度在2%-3%。 3、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有序抛秧与机械插秧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增产8.6%以上,在种子、农药、肥、机耕、人工、机械移栽、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的资金总投入,示范田比对照田每亩节省投入22元;粮食产量示范田比对照田每亩增产41.3kg,按每公斤水稻3元计算,每亩增加效益123.9元。示范田节本增效合计每亩145.9元。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技术要点:
(一)秸秆还田:在水稻机械收获同步进行秸秆粉碎抛撒,留茬高度10cm以下、秸秆粉碎长度10cm以下、抛撒均匀、避免积堆,然后喷施腐熟剂,秋季进行旋耕整地,耕作深度12-14cm,秸秆与耕层土壤混拌均匀。 (二)人造基质选择:选择适宜钵体育秧具备根系固定、通透性良好、容重在0.8左右的人造基质成品进行育苗。 (三)钵体育苗机械抛秧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选择产量较高、株高中等、抗倒伏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进行晒种、脱芒、盐水选种。 2、浸种催芽:采用智能浸种催芽,浸种标准为种子吸足水分,达到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易折断、折断时无响声;催芽标准为破胸露白率达到85%-90%,催芽后置阴凉处,摊晾练芽4-6小时。 3、育苗管理:严格控制苗床的温湿度,疏通苗床周边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坚持“三看”浇水,确保旱育壮秧;当昼夜温差变幅较大时,如果夜间棚温8℃以下,要采取铺设无防布、烧炭火炉等保温增温措施,同时及时通风放寒,避免青枯病的发生。当水稻2.5叶期时,严格控制苗床温度不可超过25℃,以防早穗现象发生。 4、起秧揭盘:起秧前1-2天浇水,水量不能过大或过小,以抛秧时苗钵不粘不散不软、取秧带容易夹出、输送时取秧带夹持牢固输送准确为标准,起秧揭盘时要快速掀起,防止钵根带土,做到随起随抛、不抛隔夜秧。 5、本田沉淀、抛秧水层:不同的土壤沉淀的时间也不同,一般粘质土需沉淀5~7天、低洼地7天以上、粘壤土3~4天、砂壤土2~3天、砂质土1天左右,抛秧时田面的适宜泥脚深度为10cm,用食指插入田面一节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垄的状态;机械抛秧作业时,保持田面“花达水”状态(70%左右田面有水层,30%左右田面无水层),水深1~2cm,田面水层过深,秧苗易漂浮,田面无水时,机械前进阻力大,作业效率低,秧苗抛后直立程度差。 6、抛秧规格、质量标准:抛秧规格根据水稻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土壤肥力决定,合理调整行距穴距,行距误差为±1 cm、衔接行距误差为±3cm、穴距误差为±1 cm,漏抛穴数和漂秧穴数≤3%,伤秧数和勾秧数≤1%,漂秧株数≤1%,抛秧深度控制在1.5~2cm,根系生长健壮、分蘖力强。 7、收尾行抛秧调整: (1)当剩余行数为2行(60cm), 选择剩余宽度为8.4m,行距调整到22cm,株距调整到最大为25cm。 (2)当剩余行数为3行(90cm), 选择剩余宽度为8.7m,行距调整到22cm,株距调整到最大为25cm。 (3)当剩余行数为4行(120cm),选择剩余宽度为5.1m,行距调整到20cm。 (4)当剩余行数为5行(150cm),选择剩余宽度为5.4m,行距调整到21cm。 (5)当剩余行数为6行(180cm),选择剩余宽度为5.7m,行距调整到22cm。 (6)当剩余行数为7行(210cm),选择剩余宽度为6.0m,行距调整到23cm。 (7)当剩余行数为8行(240cm),选择剩余宽度为6.3m,行距调整到24cm。 (8)当剩余行数为9行(270cm),选择剩余宽度为6.6m,行距调整到25cm。 (9)当剩余行数为10行(300cm),选择剩余宽度为6.9m,行距调整到27cm。 (10)当剩余行数为11行(330cm),选择剩余宽度为7.2m,行距调整到28cm。 (11)当剩余行数为12行(360cm),选择剩余宽度为7.5m,行距调整到29cm。
适宜区域:广泛适用于稻田平整(方条田)、单池面积较大的区域。
注意事项:育苗播种时将钵盘表面覆土清扫干净以避免苗钵牵连;基质钵体育苗尤其注意水分的管理;风速高于五级时抛秧质量降低;机械抛秧时适当减小株距提高有效穗数以提高增产幅度。
支撑单位: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河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通河县通河镇大通河大街农业综合办公大楼 邮政编码:150900 联 系 人: 魏 冲;刘本忠 联系电话:13703676607;13796152210 电子邮箱:thnjzx@163.com; lbz518@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黑龙江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