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蚕豆通蚕鲜8号稻茬免耕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选用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的鲜食蚕豆品种,配套以排水划厢、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荚采收等为核心的鲜食蚕豆稻茬免耕标准化栽培技术,获得亩产蚕豆鲜荚1000kg以上的产量。该技术具有充分利用冬闲田温光水资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节本增效显著等优点。
技术要点:
(一)产地环境。丘陵平坝或缓坡地区水稻冬闲田,地块应排灌方便。 (二)种植模式。采用蚕豆-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蚕豆采用免耕直播技术进行播种。 (三)种子质量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规定。 (四)生产管理 1.排水划厢。在水稻收获前10 d~15 d,田间排水。水稻收获后及时划厢开沟,4 m开厢,沟宽40 cm~50 cm,沟深30 cm~50 cm。 2.播种。种子选用具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裂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d~3d。在10月中下旬,以行距70 cm,穴距30 cm的规格,进行人工点播,每隔30 cm摆放3粒~4粒种子,用腐熟有机肥与细沙土以1:2的比例混合后,每穴取200~300 g盖种。 3.施肥。每亩宜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22 kg作基肥,施于种穴旁10 cm。 4.田间管理。播种后立即亩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 ml~80 ml,按1 500倍液稀释后进行除草。幼苗3叶~4叶时,查苗补苗,每穴定苗2株~3株,亩留苗6000株左右。在主茎5片~6片叶时去除主茎心,促进分枝生长。当田间将近一半的植株茎部已结2荚~3荚,荚长2 cm~3 cm,植株平均有8苔花序时打顶,摘去顶端嫩梢3 cm~6 cm。 5.病虫害防治。坚持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常见病虫害有赤斑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蚕豆象、蜗牛、蚜虫、斑潜蝇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减少病源数量。做好清沟排水,严防渍害。早晚人工捕捉蜗牛。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可用银灰膜驱蚜,或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引诱等方法控制虫害。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1。
适宜区域:重庆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稻茬免耕鲜食蚕豆通蚕鲜8号的生产。
注意事项:该模式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是冬闲田土壤水分控制不好,田间积水太多,导致蚕豆不能正常发芽、出苗力弱中后期抗病能力不强的后果。
支撑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杜成章(15730080066)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重庆市2020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