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菜轮作周年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稻田半旱式耕作。根据田块实际大小和水稻机械化种植要求,将稻田按厢宽3米或6米、9米,厢沟宽0.3米,厢沟深0.3-0.4米的规格开沟作厢,之后一直保持稻田呈半旱式耕作状态。每季作物种植前,根据需要,人工适当清理沟中的泥土填补厢面。 (二)选用优良品种。水稻可选择中迟熟优质稻品种,如渝香203、神农优228、Q优5号等。儿菜可选择中早熟优质地方品种,如渝星一号儿菜、极早60、临江儿菜、丁家杨儿菜、早富1号等。榨菜可选择中晚熟优质榨菜地方品种,如涪丰14、永安小叶、涪杂7号等。 (三)稻田少免耕。水稻移栽前7-10天,采用微型耕整机械对稻田半旱式厢面进行1次浅表旋耕,之后灌水泡田,沉实泥浆,以备水稻机插作业。水稻机收后,将稻草全量还田。儿菜(榨菜)种植时,连续2-3年不翻耕稻田土壤,直接在耕作层上撬窝移栽。 (四)合理栽植,平衡施肥。水稻栽插行距30厘米、穴距18-21厘米、每穴栽插2-3苗,儿菜、榨菜行距60厘米、穴距50 -60厘米。水稻亩施纯氮用量6-7公斤,氮磷钾元素比例为1:1:0.6,氮肥70%作基肥、30%作分蘖肥,磷钾肥全作基肥;儿菜或榨菜的基肥亩施粪水1000公斤,定植成活后追1次清粪水、定植后35天左右亩追施尿素3公斤、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20公斤。 (五)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水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儿菜及榨菜蚜虫、黄条跳甲、病毒病、软腐病等病虫害。
技术要点:
基于稻田半旱式耕作和水旱轮作的技术优势,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和儿菜(榨菜)少免耕种植技术为核心,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周年产出,成功解决粮菜争地矛盾、蔬菜连作障碍、菜地养分富余流失等难题。
适宜区域:该模式适用于重庆沿江河谷和渝西500米海拔以下的水稻和儿菜或榨菜轮作种植区。
注意事项:
支撑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李经勇、姚雄,联系电话:49847739。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重庆市2020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