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养循环
技术概述:近年来,稻虾[水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共作模式由于其较高的综合效益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力发展。稻虾共作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增效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技术要点:
(一)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 1.稻田改造。以5亩~30亩为一单元进行农田改造,沟凼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高灌低排。 2.清除杂鱼。每亩用茶枯10千克撒施,或用清塘一次净兑水喷施,杀灭黄鳝、泥鳅等野杂鱼。 3.移植水草。水草包括伊乐藻、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水葫芦、水花生等,沉水植物、漂浮植物面积分别为培育池面积的50%~60%和40%~50%。 4.肥水。每亩用发酵好的有机肥100千克左右撒施,以培肥水质。 5.投放种苗。9月至10月,每亩投放规格为1.0厘米的幼虾1.5万~3.0万尾;或8月底每亩投放25千克~40千克亲虾(15克~25克),雌雄比例3∶1。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虾种要规格一致,一次放足。繁殖季10%繁殖;90%消毒灭菌除野种草准备养稻前虾 6.投饲。3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开始投水草,投喂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饲料,投喂量按稻田存虾重量合理确定。当水温低于12℃时,不再投喂。投喂的饲料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7.捕捞。第一茬捕捞时间为4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茬捕捞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底。地笼网眼规格4.0厘米,捕捞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 8.稻田水浆管理。水稻生长期按水稻高产栽培要求科学管水,水稻收获后至移栽前保持20厘米~30厘米水位。 9.为了保持水质清洁,可在虾塘中每亩放养10尾花鲢白鲢(花鲢白鲢喜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及饵料残渣等)。 (二)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选择米质达国标2级以上,生育期150天~155天的紧凑型、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品种。 2.肥水运筹。在水稻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选择符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规定的肥料,禁止使用碳酸氢铵与氨水。水稻移栽前,基肥要一次性施足,避免再施化肥。科学管水,做到寸水移栽、浅水分蘖、深水打苞、苗够晒田、干湿壮籽。稻谷收割前后重度晒田,促进小龙虾进洞繁殖和杀灭田间病源。 3.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严格按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防治,禁用对小龙虾有毒的氰氟草酯、草酮等除草剂,施药后大田与虾沟不串水。 4.收获。水稻黄熟末期(稻谷成熟度达90%左右)收获,留桩高度30厘米左右,秸秆全部还田,并喷洒稻田分解液,以保持水质良好。
适宜区域:一是有水源保证且水质较好。稻虾共育要根据水稻的生育进程调节水位,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好水养好鱼,同样优质的水源才能养殖优质的小龙虾,小龙虾是喜欢在干净的水域里生存的,所以进入稻田的水一定要选择无污染的水源。二是稻虾共作适合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湖田、落河田,要求养殖沟常年有水,且水资源充足。低湖田、涝渍地由于常年淹水、地下水位较高,往往造成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成为冷浸田、烂泥田,小龙虾在稻田的活动,如取食、排泄、打洞等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三是在虾稻共作养殖过程中,根据小龙虾喜打洞的特性,以黄土壤与粘性壤为主的稻田养殖较为合适,这样有利于小龙虾打洞越冬和繁殖,砂性土壤、不保水的漏水田不适合进行稻虾共作。四是对稻田进行开挖虾沟、虾凼等工程改造,沟凼面积不宜超过稻田面积的10%,确保稻谷和水产品的合理共生。
注意事项:1. 在虾稻共作养殖过程中,根据小龙虾喜打洞的特性,以黄土壤与粘性壤为主的稻田养殖较为合适,这样有利于小龙虾打洞越冬和繁殖,砂性土壤、不保水的漏水田不适合进行稻虾共作。 2.对稻田进行开挖虾沟、虾凼等工程改造,沟凼面积不宜超过稻田面积的10%,确保稻谷和水产品的合理共生。 3.注意正确苗种投放方法,先消毒后试水,待种苗袋内外温度平衡时自然游入稻田。
支撑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方立魁、刘丽、肖若余、易靖 刘伟、冉国清,联系人:方立魁 89133432。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重庆市2020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