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高山高原“韭黄”高效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高山高原“韭黄”高效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的黄化韭菜。“韭黄”高效种植技术,是贵州农科院园艺所、省农业农村厅、普定县农业农村局经多年研究总结得出,充分利用贵州山区冷凉气候条件,发展优质高效韭黄产业。该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软化栽培、适时采收,建立3-5年轮作制度。 该技术适用于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即海拔1000~1600 m,年平均气温14 ~16 ℃,1月平均温3~6 ℃,7月平均温22 ~25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域。该技术能够解决传统栽培密度低、产量低的问题;利用PVC软化套桶代替水泥套桶,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提高了韭黄品质;采取改变栽培制度、实行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绿色防控,提高韭黄品质,为贵州韭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实现韭黄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种植技术2018-2020年分别在安顺市普定县、平坝区、兴义市示范50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投产面积约5万亩,亩产量约1.5-2.0吨,总产量7.5-10万吨,亩产值1.2-1.5万元,总产值约6-7.5亿元。目前该技术正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即海拔1000~1600 m,年平均气温14 ~16 ℃,1月平均温3~6 ℃,7月平均温22 ~25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域推广。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传统单行种植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每667m2可增加亩产值约50%; 利用PVC软化桶进行软化栽培适合我省地理条件,与传统水泥桶相比,节省了人工、运输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且透气性强,遮光性好,提高了韭黄的外观品质。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标准化栽培技术 宽行80 cm,窄行40 cm,穴距35-40 cm,确保每亩种植2800-3000穴,每穴25-30株,密度在8万株左右。而单行种植密度约2200株,密度在6.6万株左右。 图1 双行标准化栽培 图2单行种植 2.PVC套桶软化栽培 该技术使用轻便、无毒无害的PVC软化桶。根据多年使用经验,PVC软化筒高度46cm,上圆直径5cm,下圆直径13cm,厚度40丝比较合适。在夏天高温季节软化时用遮阳网覆盖在软化筒上,可降低桶内温度和湿度,韭黄品质更佳。 配套技术 选择品种 生产韭黄应选叶宽,白(假茎)长,抗倒伏,优质高产品种。 3.培育壮苗 育苗地头年秋末或当年早春整地做畦,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 000 kg,复合肥15 kg。浅翻耙平,肥土混匀后做1.2 米宽的畦。种子要选新种,并做发芽试验,在3 月末至4 月初播种。每畦播5行,每亩播种8-10 kg,可移栽8 亩左右大国。播后浇足水,出苗后遇旱适时浇水,培养壮根苗。 4.整地施肥 每亩撒施腐熟鸡、猪粪2 000-3 000 kg,复合肥20 kg,尿素15 kg,硫酸钾15 kg,充分翻耕,使土肥混合。耙平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模式开沟。 5.适时定植 宽行80 cm,窄行40 cm,穴距35-40 cm,确保每亩种植2800-3000穴,每穴25-30株,密度在8万株左右。6 月上中旬,苗高15-20 cm时移栽到大田,第二年生产韭黄。种植沟深度20 cm以上。栽植深度以埋没根部为准,不能埋没心叶,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6.田间管理 6.1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如遇晴天,浇1-2次返苗水。生长前期跟据天气、土壤墒情和长势灵活浇水,及时中耕保墒。生长中期适当加大追肥量,氮、磷、钾配施。每亩可施尿素20 kg,复合肥15 kg,注意及时培土。生长后期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为主,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80-100 kg。收获前10-15天禁止使用速效氮肥和人粪尿作为追肥。 6.2培土技术 韭黄生产中培土2次,第一次在韭菜茎秆高10-12 cm时进行。当韭菜茎秆再次长到离土高度10-12 cm时,再次培土使茎秆高度在25 cm以上。 6.3韭黄割青 在软化前,首先要进行割青。以韭菜分叉处以下1 cm为准,有利于韭黄的整理上市。 6.4韭黄软化 使用无毒无害的PVC软化器桶,软化桶高度46 cm,上圆直径5 cm,下圆直径13 cm,厚度40丝比较合适。在夏天高温季节软化时用遮阳网覆盖在软化筒。 7病害防治 韭菜常见病害有疫病、软腐病、锈病、菌核病、灰霉病等。 7.1农业防治 (1)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移栽前进行炼苗,提高秧苗的抗病力和抗逆性。 (2)实行轮作,不与前3-5年种植百合科作物地块连作。 (3)夏秋季节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大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5)生产中和生产后保持田园清洁,收获后及时施肥。 7.2农药防治 疫病防治: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剂400倍防治,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软腐病防治:发病时喷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琥胶肥酸铜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锈病防治:用15%粉锈宁1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100倍液防治。 菌核病、灰霉病防治:用70%甲基硫菌灵700倍或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防治。 8.虫害防治 韭黄主要虫害有蚜虫、螨虫、蓟马、斑潜蝇等。 蚜虫、斑潜蝇可优先黄板诱杀。用10%吡虫啉1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进行防治。 韭蛆防治:防治幼虫,在低龄幼虫发生盛期施药,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50克/升氟啶脲乳油200-300克拌土撒施;也可以每亩用21%噻虫嗪悬浮剂450-550毫升加水灌根。韭菜移栽时,用上述灌根药剂浸根,可杀死幼苗所带的幼虫。防治成虫,可在成虫羽化盛期上午9-11时,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20毫升加水喷雾,间隔5-7天再防治1次, 9.适时采收 软化时因受气温影响,软化时间在12-25天之间,原则上是当韭黄叶尖弯曲并开始变枯时采收。韭黄长度在50cm以上,采收后及时清洗、晾干。

适宜区域:该技术可以在中高海拔地区,即海拔1000~1600 m,年平均气温14 ~16 ℃,1月平均温3~6 ℃,7月平均温22 ~25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域推广。

注意事项:品种引进时先小面积试验再大面积推广,基要排灌设施完备。

支撑单位:(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二)普定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金欣社区鑫中路66号 邮政编码:560006 联系人:林萌 联系电话:18786730551 电子邮箱:523047220@qq.com (二)普定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