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的产地绿色节能干燥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红托竹荪是贵州省珍稀特色食用菌主栽品种,营养价值极高,自我省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推全省脱贫攻坚重要特色优势产业以来,红托竹荪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由于鲜品采后不耐贮藏,采后2小时内需完成加工处理,目前主要以干品出现在市场上。但因采用传统落后的加工方式导致竹荪干品质量参差不齐、硫残留严重超标、色泽变黄等问题及现有加工技术能耗高、残次品占比高、外形差等逐渐成为制约红托竹荪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将现代食用菌干燥技术应用到红托竹荪加工领域,研究形成了该加工技术。通过该技术,红托竹荪实现了全程无添加和无残留加工,解决了目前红托竹荪干品存在硫残留问题,能取代传统煤火烘干方式,极大的提升了产品品质;该技术实现了低温加工要求,加工温度全程控制下60℃以下,更大限度的降低了物浓度对红托竹荪营养品质的影响;该技术采取空气能热泵的干燥方技术,由于热泵干燥机回收了干燥室空气排湿放出的热量,比常规干燥节能40%-70%,且加工处理量大,成本低,易操作,可在竹荪生产地实现工业化生产;该技术能较好的保持竹荪鲜品的外形和尺寸,优质品获得率高达99.9%,大大的提升了产品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加工的竹荪干品色泽稳定,耐贮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红托竹荪的产地绿色节能干燥技术”是根据红托竹荪产业快速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而形成的技术体系,2020年完成红托竹荪技术试验,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计划2021年在贵州省红托竹荪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现在以煤火和电烤箱烘烤为主要的加工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获得无添加和无残留的具有红托竹荪原有风味和营养的干制产品,比常规干燥节能40%-70%,该技术能较好的保持竹荪鲜品的外形和尺寸,优质品获得率高达99.9%。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可将竹荪原有售价提高60-100元/斤。营养成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与煤火烘干干品相比,应用该技术获得较高品质的红托竹荪干品,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2 g/100g,脂肪含量提高了0.48 g/100g,总糖含量提高了0.09%,氨基酸总和提高了0.58 mg/100mg。该技术成本低,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可将竹荪原有售价提高60-100元/斤。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技术要点:
1、竹荪的采摘时间。菌裙散至菌柄至菌托1/2至1/3处时采摘,不可等到菌盖孢子自融,会污染菌裙和菌柄,且未及时采收,鲜品营养品质会降低。 2、竹荪的脱盖去托。采摘时及时玻剥离菌盖和菌托,避免孢子和菌托污染菌裙和菌柄。 3、菌盖清洗。采摘后的菌盖及时放入60℃温水中浸泡,并及时完成清洗,避免过夜。 4、竹荪定型前处理。采摘后的新鲜带竹荪用竹签并列穿在顶端1/5处,避免粘连,便于烘干定型。 5、烘干温湿度控制。烘干温度控制在35-60℃之间,湿度控制在30-60%之间。 6、控温控湿分段干燥。采用程序变温分段式干燥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干燥时间,干燥过程分为排湿定型阶段和烘干定色阶段。排湿定型阶段:温度60℃,湿度55%-60%条件下干燥5-7h;烘干定色阶段:温度45℃,湿度30%-35%条件下干燥6-8h。 7、包装技术。烘干后的竹荪放至室温后,用隔湿性较好的锡箔袋封装,阴凉干燥处贮藏。
适宜区域:贵州省红托竹荪主产区。
注意事项:红托竹荪干品存放时要在阴凉干燥区,避免吸潮导致品质下降。
支撑单位:(一)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省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人: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金欣社区 邮政编码:500006 联系人:郑秀艳 联系电话:15285008625 电子信箱:xiuyanzhengchn@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