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刺梨富含维生素、黄酮、多酚等抗氧化物质以及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抗癌等保健功效以及治疗坏血病、口腔炎症等多种药用功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刺梨果实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及保健品等功能性产品的开发。2020年贵州全省刺梨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鲜果产量10万吨,规模居全国之首。 病虫害是刺梨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贵州省刺梨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均在15%以上,病情与虫情严重时甚至超过25%。刺梨上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其次是褐斑病、烟煤病、茎腐病、黑斑病。白粉病直接危害花蕾、幼果、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发育;褐斑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部分,老叶受害程度较重,发病时间一般在5~10月,其中7~8月是病害最严重的时期;烟煤病不会直接寄生在刺梨植株上,它主要寄生在蚜虫和白粉虱的排泄物上,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枝条。刺梨上的主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柑橘小食蝇、蚜虫、蚧壳虫、白粉虱等,刺梨害虫大多以直接取叶片或者刺吸叶片汁液为主。 2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贵州省刺梨病虫害常年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而又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现状,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选择生物农药和低风险绿色化学农药对刺梨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控,结合除草、合理施肥、修剪树冠等农艺措施形成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助力我省刺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7-2020年期间,本套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水城县米箩乡及关岭县等地刺梨产业示范园,开展一定范围示范推广,示范效果明显,对刺梨产量及品质有明显提升。 (三)提质增效情况 本套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绿色植保为理念,选择生物农药和低风险绿色化学农药对刺梨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控,在小范围推广过程中防效良好,可有效控制刺梨上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施药处理组的刺梨品质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未发生药害,对天敌昆虫及其他非靶标生物无明显损害,推广示范后土壤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总体对环境友好。 (四)技术获奖情况 近年,本套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技术获省科技厅农业攻关立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形成贵州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3篇,拟于2022年申报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技术要点:
本套绿色防控技术防治对象为刺梨上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茎腐病、黑斑病等病害,以及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举肢蛾、桃蛀螟、柑橘小食蝇、蚜虫、白粉虱等虫害。 1、刺梨园管理技术 1~2月:开展冬季防护,做好刺梨园冬季杂草清除和刺梨抚育,在未发叶前,喷施浓度为45%石硫合剂晶体150-200倍或99%矿物油乳油200倍喷雾,预防各种病害和虫害。开始抽梢时追肥一次,硝态氮铵态氮混合肥0.2~0.3 千克/株。 3~4月:一是安装太阳能诱捕灯开启设备诱杀害虫;二是安装诱蝇灯诱杀害虫;三是在刺梨开花前,喷施浓度为1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预防各种病害和虫害。如杂草生长丰茂即进行人工割草,避免使用除草剂。 5~8月:可用矿泉水瓶制成糖醋液(糖6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加少许敌百虫)引诱器,挂置于刺梨园中,隔株挂置,诱杀梨小食心虫、果蝇等成虫;每亩挂15张异色瓢虫卵卡,释放天敌瓢虫防治蚜虫。追施复合肥0.3~0.5千克/株,在树冠滴水线下挖沟施入。人工除草,幼林园(1~3年)可间作矮杆植物,如播种豆科植物或播种绿肥。 9月:对落果、枝头病果、虫果清出果园或作深埋处理,防治实蝇等病虫害。采果后施基肥,有机肥10~15千克/株。 10~12月:落叶后,剪除病虫枝枯枝、衰老枝、过密枝和纤细枝,对病、虫枝进行修剪消除,集中销毁处理,多留健壮的1~2年生枝作为结果母枝。对衰老的刺梨园,应进行树冠的回缩更新修剪,多采用回缩树冠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修剪方法进行衰老树冠的更新,每间隔3年左右更新修剪一次,可以维持刺梨园较高、较稳定的产量;对于严重衰老、产量极低的刺梨园,也可进行隔行台刈更新,只留20厘米高的丛桩,对刺梨园进行深翻,重施基肥,加强肥水管理,选留6个左右的强旺新梢培养成为结果母枝,第2年可以恢复正常产量。 2、科学用药技术 刺梨病虫害防治,优先选择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严格农药施用备案制度和安全间隔期制度。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防治关键时期和农药安全间隔期,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喷雾器,实施精准施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1)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茎腐病、黑斑病等病害。在冬季管护基础上,开花前用1%多抗霉素AS 800倍液或1亿芽孢/g哈茨木霉菌WG 300倍液或0.5%几丁聚糖或30%吡唑醚菌酯SC 5000倍液或30%丙硫菌唑OD 40毫升/亩或25%腈菌唑EC 800倍液AS 300倍液施药2~3次,间隔7天左右施一次药,每亩兑水45千克。 (2)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使用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SC 300毫升/亩或0.5%苦参碱AS 90毫升/亩或1.8%阿维菌素EC 40毫升/亩或35%氯虫苯甲酰胺WG 7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40毫升/亩在幼虫初发期喷雾,同时防治柑橘小食蝇和桃蛀螟。 (3)桃举肢蛾。在成虫产卵盛期及幼虫初孵期使用50%杀螟硫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将桃举肢蛾幼虫杀灭在蛀果之前。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 (4)白粉虱。白粉虱发生初期用60%呋虫胺WG 12克/亩或40%噻嗪酮SC 25克/亩或50%噻虫胺WG 15克/亩或22.4%螺虫乙酯SC 30克/亩,亩用水量60公斤,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一般5~7天1次,连喷2~3次。 (5)蚜虫。在幼虫初发期使用70%吡虫啉WG 2.63克/亩或5%啶虫脒EC 22.5克/亩或50%抗蚜威WP 140.63克/亩,通常喷施1次就可达到较好的防效,必要时间隔7~10天喷施第2次,交替或混合施用防治蚜虫,兼具防治蚧壳虫。
适宜区域:贵州省内的刺梨种植区均适宜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防治药剂要严格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宜擅自加大剂量,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田间用药过程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遵守安全间隔期,妥善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夏季施药要注意安全防护,施药应在阴天或早晨傍晚,避免高温天气用药。
支撑单位:(一)贵州省植保植检站(二)贵州大学
联系人:(一)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联系地址: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联系人:吴琼 联系电话:13639133146 电子信箱:173463779@qq.com (二)贵州大学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大学 联系人:吴小毛 联系电话:13765136337 电子信箱:243751129@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